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动态信息
分享到:
朝阳冉冉升起--我市旅游业发展成就与展望
  • 发布时间: 2005-10-21 08:26
  • 来源:
  • 访问量:
  • 字体【      】
      国庆黄金周期间,广东一个旅游团来到隆回瑶山,扑入他们眼帘的是气势恢宏,一望无垠的万顷石瀑;神秘的大峡谷内,翠峰碧嶂,如同缀在美人胸前的绿宝石;徜徉在茂密的千年古树群中,瑶家阿妹的山歌对唱此起彼伏,宛若天籁……客人们流连忘返,感慨万千地说:“想不到邵阳有这等胜似仙境的地方!”

  的确,邵阳作为旅游开发的后起之秀,其迷人的魅力正日益凸现在世人面前。

  邵阳西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山川形胜,秀丽天成。现有1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崀山),1个国家森林公园(云山)和1个省级森林公园(舜皇山),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南山、云山、黄桑、白水洞),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塔、魏源故居),大小景区景点338处,资源品类齐、品位高、数量多,在全省位于前列。

  我市的旅游业起步于1992年的崀山开发。崀山位于新宁县境内,南与桂林相连,北与武陵呼应,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牛鼻寨、夫夷江、骆驼峰、八角寨、紫霞峒五大景区。其间有气势磅礴、亚洲之最的“天生桥”;形神兼备、独立天外的“将军石”、“骆驼峰”;刀削斧劈、幽深远延的“天下第一巷”;形象逼真、直插云霄的“辣椒峰”;天造地设、龙腾虎跃的“鲸鱼闹海”……堪称天下奇观。经过数年的开发,这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丹霞之魂、国之瑰宝”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放射出夺目的异彩。省委一位领导曾形象地比喻:“湖南旅游,湘西的张家界为龙头,邵阳的崀山为龙尾。”

  如何舞活龙尾?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以崀山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联合打造崀山品牌,创建旅游大市,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山更是大手笔运作造势。2002年7月,崀山管委会特邀法国“蜘蛛人”罗伯特攀登辣椒峰。此峰拔地而起,凌空突兀,绝对高度170多米,四面悬崖峭壁,有史以来从没有人爬上去过。“蜘蛛人”成功地挑战了极限,创造了世界攀岩史上的奇迹,崀山也由此名扬世界。今年4月,崀山又抓住全国旅游交易会在桂林召开这一契机,投入200万元,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和大街小巷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刮起一股“崀山旋风”,并在“梦幻漓江”剧场举办崀山旅游推介会,有近200家新闻媒体和400家旅行社参加。同时,我市与桂林市共同签署了《桂邵旅游合作协议》,用市场手段跨区域配置、整合旅游资源,共筑旅游绿色通道,实现两市无障碍旅游,使桂林成为崀山景区的重要客源地。据统计,自5月份后,来崀山旅游的客人有三成来自桂林方向。

  隆回被誉为“邵阳旅游的一匹黑马”。去年,该县围绕“睁眼看世界的地方”这一整体品牌和“神秘花瑶游”开展了全方位的宣传,共投入资金1.08亿元,新建和续建旅游项目9个,全年共接待游客1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00万元。目前,计划投资1亿元的花瑶民族风景及自然风光旅游开发项目正抓紧进行,中央二套、十二套、广西、浙江、陕西、湖南、成都等10多家电视台先后来花瑶景区拍专题片,神秘的花瑶逐步为世人所知,每年来瑶山旅游的人数节节攀升,不断创出新高。

  千年古城武冈潜藏着巨大的旅游价值,它以佛道名山和特色美食名扬天下。“宝庆狮子东安塔,武冈城墙盖天下”。武冈有保存较完好的一段古城墙,有号称道教第三十六洞天福地的云山,有湘西南最大的摩崖石刻法相岩,有黄埔军校武冈分校旧址及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山纪念堂……武冈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于今年9月下旬成功举办了中国旅游策划峰会,发布了我国第一份旅游产业策划研究成果——《武冈旅游产业发展策划报告》,致力将古道古风古韵古城的武冈打造成历史与时尚相融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自然相整合的新兴旅游目的地。

  城步苗族自治县则于今年9月初,大创意地举办了一个集体育竞技、商贸合作、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盛会——“亚华南山乳业杯”中国·城步全国风筝精英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8支代表团逐鹿被誉为“南方呼伦贝尔”的南山牧场,苗乡放飞的这张“纸鸢名片”,不仅创造了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县首次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的历史,也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城随同八十里大南山蜚声海内外,更为城步的旅游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我市的旅游业发展步入了快速生长期。市旅游局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去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2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6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2倍和7.5倍;旅游收入相当于我市GDP的比重达到5.38%,比2000年提高4.48个百分点;我市旅游收入在全省的排名从第十四位跃升到第八位。今年1至8月,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8%和12%。蓬勃发展的我市旅游经济业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助推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是全省有名的贫困村,2002年以前人均年纯收入不足500元。近年来,该村在市国土资源局扶贫工作组的帮助指导下,挖掘整理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极具特色的瑶乡旅游业,打造了“花瑶古寨风情一日游”精品线路,去年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为村民创收10多万元,人均年纯收入增至1400元。

  省委、省政府和省旅游局对我市旅游业的发展高看一眼,《湖南省旅游业“十五”计划》将我市的崀山、南山列入了加快建设和推介的两条精品旅游线和努力拓展的四条跨省通道之中,将崀山、云山、魏源湖、魏源故居、黄桑、白云湖列入全省旅游区(点)开发的重点,把我市作为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来培育;《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又把我市西部六县市列入了重点培育的旅游精品线路。今年7月,已修编3年的《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规划》在产业定位方面,明确了“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创建旅游大市”的三步走战略,即在2005年,旅游总收入相当全市GDP的比重超过5%。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相当GDP的比重达到8%,基本建成支柱产业;到2015年,力争我市旅游业各项指标和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旅游在部分县市成为主导产业。在总体布局上,建设一个中心(邵阳市),突出一个龙头(崀山),打造一条黄金线路,即“长沙——崀山——南山——桂林”旅游线,这是全省6条黄金旅游线中唯一一条与国际旅游城市桂林连接的跨省旅游热线;推出6条精品旅游线,即邵阳——崀山奇山秀水风光游、邵阳——南山草原峡谷漂流游、邵阳——隆回——武冈名人名城宗教风情游、邵阳——洞口——绥宁森林生态古国游、邵阳——新邵——邵东自然景观休闲游、邵阳——邵阳县桃花岛水上乐园游。在产品开发战略方面,建设以崀山、南山、云山、黄桑、雪峰山为主体的西部生态观光旅游圈和以宝庆古城、魏源故里、白水洞、流光湖等为主体的东部休闲度假旅游圈,将邵阳推出湖南,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前不久,记者陪同友人登上崀山的八角寨,见到难得一睹的日出,那一刻,云蒸霞蔚,蔚为壮观。有人曾形象地将旅游比作朝阳产业,记者忽然想到,我市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不正如同这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邵阳市商务局

联系电话:0739-232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