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动态信息
分享到:
1至11月邵阳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发布时间: 2009-12-24 09:40
  • 来源:
  • 访问量:
  •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沉着克服各种复杂环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结构调整步伐,增强了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1至11月,全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6.84亿元,同比增长24.3%;实现利税25.86亿元,增长22.4%;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4.18%,比去年同期提高18.8个百分点。

  综合效益提高 出口逐渐好转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6.79亿元,同比增长23.1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4.18%,同比增长18.8%。
  分指标看,资本保值增值率139.75%,提高41.7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6.45次,加快0.3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52%,提高0.2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22454.63元/人,增长13.53%;资产负债率(逆指标)47.44%,下降7.51个百分点。
  企业出口形势逐渐回暖,逐渐扭转了之前出口交货值负增长的局面,全市出口企业1至    11月份完成出口交货值16.2亿元,同比增长11.92%,其中过亿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邵东县龙丰实业有限公司、邵东县回丰实业有限公司打火机厂、邵东县环兴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邵东县天时利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邵东县茂盛打火机制造有限公司。


  发展势头强劲 利润增幅扩大
  1-11月,全市现价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共有74家,其中工业总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有4家,由于这些重点骨干企业生产快速增长,从而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快速增长。其中,三一湖汽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21.5%;湘窖酒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8.4亿元,同比增长141.1%;去年新开工的筱溪水电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117%;74家过亿元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6%,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5.7%,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
30.1%。

  多数行业增长 结构趋于优化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36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实现净盈利,其中31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增幅超过20%的有24个行业,位居前五位的是:饮料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7个行业实现利润保持增长,新增利润位居前五位的行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从行业构成看,一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具有刚性需求的日用消费品类行业效益率先回升。其中饮料制造业收入增长107.58%,利润增长74.68%;纺织业收入增长23.67%,利润增长56.7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收入增长37.11%;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收入增长45.54%。二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7亿元,增长70.9%。装备制造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巩固了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的回升基础。

  企业开工良好 从业人数增加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部分企业因市场原因不得不停产,随着市场形势的好转,这些停产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如邵东东海五金、洞口华兴锰业、邵东铝业等相继恢复生产。截止到11月底,我市企业开工率为98.2%,比前三季度提高4.6个百分点;11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为11.3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7.55%;从37个工业行业看,有33个行业从业人数同比增长,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废弃资源回收加工等14个行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邵阳市商务局

联系电话:0739-232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