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
索引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关于大祥区城区废品收购店的调研报告
大祥区商务粮食局 王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着30多万人口的大祥区城区,每天产生数量惊人的生活垃圾,这其中像废纸、瓶子、易拉罐、旧电器、橡胶、金属等都是可以通过回收被再次利用的再生资源,俗称可回收垃圾。伴随着可回收垃圾的数量递增,废品收购店也遍布大祥城区各个角落,且规模逐日扩大。他们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管理失控、影响市容、破坏环境、收赃销赃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合理有效地引导管理垃圾收购,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同时,我市“创卫”工作的稳步推进,加强废品收购店的有效管理也已成为影响我市“创卫”工作成败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从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与管理要求、改善民生,加快提升城市形象和人居质量要求以及对废品收购从业人员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调查研究了大祥区废品收购的现状,总结了本区域内废品收购行业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城区废品收购店现状
根据调查,截至2016年5月底,全区城区正在经营的废品收购店66家,其中21家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有6家在公安部门备案登记),工商营业执照过期的5家,无工商营业执照的39家,另有1家拒绝调查。不排除有一些藏得太隐秘没有找出来的。
1.废品收购店分布状况:大祥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废品收购店最多的是城西街道,有15家废品收购店,3家有营业执照,5家营业执照过期,7家无营业执照。其次是城南街道,有15家废品收购店,3家有营业执照,9家无营业执照。第三是城北街道,有10家废品收购店,5家有营业执照,其中4家在公安部门备案登记,5家无营业执照。第四是学院路街道,有8家废品收购店,1家有营业执照,7家无营业执照。第五是中心路街道,有6家废品收购店,5家无营业执照,1家拒绝调查。第六是翠园街道,有5家废品收购店,4家有营业执照,1家无营业执照。第七是百春园街道,有4家废品收购店,3家有营业执照,1家无营业执照。火车南站街道与红旗路街道辖区各有3家废品收购店,火车南站街道有2家有营业执照,并在公安部门备案登记,1家无营业执照。红旗路街道3家无营业执照。
2.废品回收的种类:普遍收购的废品包括报纸、塑料油桶、易拉罐、矿泉水瓶、玻璃瓶、纸壳、纸箱、旧书、旧家电、旧自行车、废金属等。
3.行业状况:全区现有的废品收购店普遍存续时间长、布点相对集中、个体经营为主、回收范围广、经营规模小,采取“前店后库”形式,即前面是门面,后面是仓库,不少个体经营者既当老板,也当打工者,经营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回收的废旧物资主要运往外地专业集散市场或回收加工企业,全区废品回收行业中,暂无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证经营问题突出。根据调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为31.8%,在公安部门备案的只有9%,在商务部门备案的为0,证照过期人经营的7.6%,无证经营的达到59%。
2.消防安全隐患大。废品收购店人员普遍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随意堆放易燃废品,废旧燃气瓶、旧电器与废纸、塑料、塑胶、混乱地堆在出租屋,没看消防警示牌,也没有消防设施,废品收购人员生活居住与仓库不分离,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些废品收购者将收购来的旧电器经过改装,重新流入了农村市场,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3.存在一定的治安隐患。废品收购店普遍明里收购、生活废品、生产废旧品,但也存在暗里回收或销售某些不能见光的物品,一些犯罪分子很可能通过废旧回收站将偷来的光缆、电缆、市政设施以及居民的电瓶车、自行车等其它生活用品 进行买卖。
4.影响环境卫生。废品收购店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将废品随地堆放,没有任何环保加工处理环节。由于不同废品有着不同的价格,如废纸有铜版纸、打印纸、报纸、牛皮纸、纸盒等,塑料也有瓶子、袋子、盒子等,金属有铁、铜、锡、镍等,废品收购人员经常在成堆废品中按照不同的种类将废品翻过来倒过去进行分捡、收购、转售、转运,混乱不堪。甚至在废品收购、运输、加工各环节还存在弄虚作假、掺杂掺假,再次产生污染。废品收购店普遍脏乱不堪,污水横流、夏季蚊蝇成群,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一些废品收购店占道堆放废品,影响交通秩序与市容环境。这些都给周边环境和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三、问题原因分析
1.缺乏长有效监管机制。商务部2007年8号令《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建设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共同公布。《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废品收购从业人员只要通过工商注册即可进行再生资源回收经营。由于机构、人员、职能等原因,打击无照、无证废品经营力度不足,废品市场无序给行业管理带来难度。目前主要依靠风暴式的联合执法清理,缺乏长期有效的机制。
2.行业发展无序。废品回收点设置未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未形成科学有序的回收网络体系,现有网点基本是自发设立,分布不够合理,多设在城中村,有些甚者直接在居民楼开设,位置隐蔽。经营者不登记、漏登记、登记不详不清等现象普遍存在,对登记、报备等管理制度消极应对,无照经营突出,难以掌握和控制。网络体系不健全,经营处于自发状态,对废品收购“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品回收企业规模偏小,回收仍以手工劳动为主,行业经营管理和科技运用水平远低于其它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回收队伍松散,缺乏组织管理,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废品回收企业的自我管理、行业监督也无法实现。
四、整改措施
为深入推进大祥区“创国卫”城中村整治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辖区内废品收购店(点)违章搭建、重复污染等脏乱差现状,彻底取缔违建、无照经营的废品收购点,大祥区采取强力整治与有序引导经营户退出规划城区范围内经营相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辖区一些不符合市容管理要求的顽疾得到整治,市容秩序得到不断规范,市容环境得到改善。
1.加大整治力度。成立了大祥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废品收购店(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城管、市容环境的常委副区长任组长,副区长、公安局长与分管商务的副区长人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在“创国卫”期间,由分管商务工作的副区长带队,组织区商务粮食局、区工商分局、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局、区环保局,对全区废品收购店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首先对存在出店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差、下发整改通知书,对不按时、不按要求进行限期整改的废品收购店进行集中整治,督促其清理杂物,改善环境;对无证照经营情况或证照过期等违法经营情况,采取关店整治的方式,整改到位后才能重新开店经营。
2. 有序引导搬迁退城。采取政策引导,政府补助的方式积极引导其退出城市建设用地区范围进行经营,对积极配合整治工作,主动签订退城协议书并自行关停,或依法退出城市建设用地区(潭邵高速南侧)范围经营的店(点),根据其经营面积(面积以店内面积、国土、房产发证面积为依据)给予经费补助。对于从事废品收购经营活动的低保困难户由户籍所在地社区(村)出具证明,并提供身份证、低保证原件及复印件,签订退城协议书之后自行关停,在原有的补助标准上增加1000元生活补助。
五、工作建议
1.健全完善监管体系。商务部2007年8号令明确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公安机关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治安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法对违反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建设、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城市规划,依法对违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和清理整顿。建议进一步明确商务、发改、公安、住建、工商、环保、城管、街道、社区职责,对废品回收网点设置、经营者的审查、登记、发证、监管、行业引导等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2.科学规划布局。建议市里根据保护市容环境卫生、保障公众正常生产生活和维护公共管理秩序的需要,以及城区发展规划和废品回收行业经营特点,合理构建点、站、市场三级城市废品回收网络。废品回收店应达到一定面积,统一标识,设立不可直观垃圾的储存区,并及时交售转运,避免对市容环境的污染;根据发展需要在城郊合适位置规划或租用闲置土地设立废品回收集中经营市场。在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鼓励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把行业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
3、坚持长效管理。虽然国家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经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可以从事废品回收经营活动,但工商部门在受理废品回收营业手续时要会同所在地规划、环保、消防部门对废品经营场所的堆放条件、环保条件、消防条件等进行实地审核,要根据该区域废品回收网点的总量合理控制开办家数,并将回收经营者的有关情况抄告所在地公安、商务部门和基层组织,公安、商务部门和基层单位要对本区域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建立服务和管理网络,加大服务和管理力度。商务、发改、公安、住建、工商、环保、城管、街道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合行动,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废品回收经营活动,彻底整治废品回收环境。
4.规范的经营模式。政府加大扶持引导,探索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计量器具、统一收购车辆、统一收购范围和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地点的行业管理,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改善从业人员形象,提高市民对从业人员的认可度。制定集捡拾、收购、分选、堆放、转运、销售、加工、成品市场检测、管理于一体的科学经营体系。鼓励废品回收公司化、正规化、连锁化经营。鼓励成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调解矛盾纠纷,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发展。
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了地方就会变成资源。唯有通过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共同努力,把垃圾放对地方,才能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成效,有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真正服务民众、方便民众,提升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