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型新农村。所谓资源型,就是在具有丰富矿产、水力、电力等资源的农村,加强能源消费管理,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例如,我县有长5公里以上,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1条,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沿河乡镇围绕水电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并以此作为引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再如,我县是全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如何将富硒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形成产业化,迅速转化为资本、市场,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2、工业型新农村。所谓工业型,就是以发展乡村工业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型转变,增强工业对农业的拉动力。农村工业化是壮大农村经济总量的关键,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以工业经济实力为基础,整合农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这是一个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也是一个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平衡发展的过程。桃洪、北山、三阁司、石门、荷香桥、六都寨等乡镇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以此为载体引进一大批工业企业落户,为工业型新农村提供样板,并迅速形成龙头,走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的道路。
3、生态型新农村。所谓生态型新农村,就是发挥特有的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型农业为重点,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村发展道路。 “四位一体”沼气应用、退耕还林、还草、还药再加上大棚蔬菜以及其它一些特色农业统称为“生态型农村经济”,认为这种模式是一条奔小康的“绿色”通道。我县北部的小沙江、金石桥、虎形山、麻塘山、高坪等地非常适合建设新态型新农村。为建设过程中,为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建设田园风光型的新农村,要注意 “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的思路,即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提升了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4、城镇型新农村。所谓城镇型新农村,就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加速资本和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城镇型新农村,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转移,形成新型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建议县委、县政府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将村容镇貌建设标准细化为“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通过创建活动,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加速推进农村城市化和城镇型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经济更发达,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生活更富裕。县城城关及梯次乡镇要在320国道及S319等省道沿线搞好一批城镇型新农村试点,使我县城镇型新农村在近期内出现大的改观。
5、农庄型新农村。所谓农庄型新农村,就是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空间以及周围的鱼塘、树林、菜地等农家资源,增设耕地种菜、现场采摘、任意“点宰”、自选自做等服务项目,让游客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大力发展农家休闲娱乐旅游经济。三阁司、南岳庙、北山、雨山石门等县城周边乡镇要因势利导,抓住农庄型新农村建设投资少、收益好、见效快的显著特征,加快农庄型新农村建设。南岳庙要加快狐狸岛开发建设步伐,三阁司要搞好垂钩中心配套建设,北山乡要建设好花卉珍果旅游基地等,另外, “农家乐”作为中国农村革命与新经济的代表,其发展形态与模式,较为集中地体现了现代经济学中的新观念与先进成分。它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要迅速形成生态与经济互动互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6、城郊型新农村。即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就是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城郊乡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围绕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以及名优农产品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开展各类相关招商活动,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县城周边乡镇要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结合部、交通四通八达等区位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生产为城市配套的蔬菜、花卉、畜禽等副食品类农副产品。要立足主导产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