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事实回答:四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我们的城市夯实了物质基础;三年的创卫总动员,我们的城市积累了精神财富;一年一年的拼搏奋斗,我们的城市锻造出决策的高远和恢宏。
横贯东西的邵阳大道建成通车,33条城市道路改扩工程相继竣工,双清区公园改造、大祥立交桥建设顺利推进,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0平方公里,省级卫生城市验收合格,一次次大手笔铸就的大变化把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高远和恢宏展现得淋漓尽致。
2008年,邵阳最为兴奋的当属我们的城市,而城市最为兴奋的当属城之东南。那里有条弯弯的河流叫红旗河。红旗河两岸兴奋异常,因为邵阳大道的修建给了固守在这偏僻之地的城郊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奏响春之声,合着夏之曲,红旗河两岸的隆隆机器声成了我们的城市全面加速建设的强力引擎,修路,搭桥,架立交,建厂房,功能提升,城市增值,成了千年古城迈向现代化城市的青春律动。
当7月18日这天到来的时候,一条笔直、宽阔、气势如虹的大道突然横亘在人们眼前,人们是如此惊讶和兴奋,就连一些“老邵阳”也发出赞叹,邵阳变了,变得如此陌生又亲切。这正是邵阳城市建设的魅力所在。迅速而巨大的改变,冲刷着人们对宝庆的传统记忆。人们在陌生中惊叹,在惊叹中重新镌刻对这座城市的理解。而亲切则在于她每一步的改变,都为百姓创造着新的生活。
邵阳大道的建成通车,改写了邵阳城建沿邵水资江河岸拓城的历史,打开了“双百”城市的基本框架,但改写的何止是历史,打开的不仅仅是框架。
更重要的是改写了城市建设理念。仅邵阳大道中段7.8公里建设就需资金3亿多元,在这个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城市何以在短时期内梦想成真?思路一变天地宽:邵阳这些年盘活城市资源,是靠市场运作的机制,过去是有多少钱干多少活,现在是先选定项目,靠市场化路子吸引钱。“按揭”城市,让城市增值,是邵阳城市建设的全新理念。
更难能可贵的是打开了“心路”。拆迁,是城市建设最难啃的“硬骨头”,邵阳大道征地拆迁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温情拆迁”,一方面坚持执行政策不折不扣,另一方面对困难户给予特别照顾,和风化雨,以心换心,让拆迁户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在为百姓办实事。老百姓在感受这人文关怀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的大会战中,邵阳大道拆迁涉及3个乡10多个村几百户人家,没发生一起因拆迁上访的,甚至还有群众把夏日下挥汗如雨的城市建设者们请进家门歇脚、喝茶。
城市建设拉近了党与人民的距离。这,就是邵阳城市建设的丰富内涵。
路在延伸。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着眼于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邵阳城市建设一贯坚持和发展的工作思路。城市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在挥墨描绘着城市宏伟蓝图的时候,总没忘了从细处入题,从改变百姓生活着手。
沿江桥、仿古街、双清公园、邵水风光带、大祥文化广场、时代公园广场等“文化秀城”工程的兴建,城北路、邵水西路等7条城市主干道和乾元巷、向阳街等12条小街小巷的改造,马鞍石1.3万平方米廉租房的建设……所有这些老百姓身边的细微之处变化,无不在改写着和创造着新的美好的生活。
城市建设就是生产力,城市环境就是投资环境。邵阳城市建设步伐每次迈进,总是昭示着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和发展潜力,总是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邵阳大道建成通车后,宝庆科技工业园成了投资的热土,新增入园企业11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个亿,园区内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2%,上交税金增长396%。
有形的成果,无形的力量。城市的发展也使百姓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明意识增强了,自身素质提高了。过去身居陋室,人们环境意识淡薄,如今住进小区楼房,人们对环境倍加珍惜。讲文明,讲卫生,爱环境,爱家园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邵阳人共同意愿。32万市民参与灭鼠、灭蟑,上万干部职工、大中学生四次大规模的上街清扫,无数志愿者上街宣传、服务……
而创卫的成功,则是有形的成果和无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升华。
一滴水映射整个太阳的光辉。人们从城市变化切身感受凝聚起来的对家乡的热爱,对邵阳发展的坚定信念,让我们如此真切地聆听到了邵阳战胜挑战后发赶超的豪迈脚步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