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商务研究
分享到:
“弯道超车”:邵阳新型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 发布时间: 2009-04-10 08:39
  • 来源:
  • 访问量:
  • 字体【      】
为应对金融危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弯道超车”的重大战略决策,邵阳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实现科学跨越、“弯道超车”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立足新的起点,加速新型城市化。实现“弯道超车”,关键是要找准路径,奋力奔跑。

  路径(1)——以东部区域为龙头,走群为主体的城市化新路子

  强化区域龙头,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是实现科学跨越、培育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008年我市中心城区首位度仅为9.1%,低于长沙市2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邵阳加速新型城市化,首选策略是优势地区优先发展,强化东部中心城市龙头,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尽快拉通道路框架,形成一环、二环甚至三环,把建成区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要突出城市群融合,以半小时通勤为半径,推动东部形成以主城(邵阳市区)+辅城(新邵县城)+卫星城(邵东县城、邵阳县城、隆回县城)为主体的“1+1+3”城市群,强化点轴聚合和产业互补,实现设施共建、信息共享、产业共兴。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南优、东进、北联”,加快联结宝庆工业新城、桃花新城、大学新城和江北新城的邵阳大道与蔡锷路两条产业带建设,加速与邵东、新邵的融城。促进东部区域的高度融合,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抓好规划对接、交通先行。规划对接是最关键的对接,尤其要强化规划统筹,淡化行政区划;交通先行是要加速改善城市群外线交通状况,打造网络城市,按照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总体要求,建立包括潭邵、邵怀、安邵、邵永、邵衡、娄新等高速公路以及洛湛、怀邵衡铁路、沪昆高铁等在内的网络化交通。通过中心城市扩容和城市群融合,打造东部“半小时经济生活圈”,由此形成全市新型城市化的密集区,并积极与湖南“3+5”城市群实现无缝对接。

  路径(2)——以打造生态市为目标,走“两型”引领的城市化新路子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必然途径。要找准“生态市”定位,在生态建设中加速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中引导错位发展,这是邵阳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我市西部武冈、洞口、城步、绥宁、新宁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要以打造西部生态旅游文化区为重点,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用好国家生态补偿、流域治理等政策资源,强化生态保护,发展生态产业,遏制破坏性开发,形成以武冈市为中心,洞口、绥宁、城步、新宁县城为门户的点轴扩散型城市群,积极与大西南对接,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旅游资源密集区和天然生态屏障。同时,在全市范围内,要按照城市森林、生态景观的建设理念,大力实施绿化、净化工程,抓好河边、城边、路边和城市公园“三边一园”为重点的公共绿地建设。在市区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面实施三年创建计划,加快构筑资江、邵水滨江风光带,加强两江水系、两岸山体、周边湿地及绿地的保护和建设,改造和建设北塔、时代、西苑、紫薇等5大主题公园。全面落实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10年,实现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55%以上。全面加强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确保污染减排落到实处,今年重点抓好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和邵东、隆回、洞口、武冈、新宁、邵阳等6县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启动市区红旗渠和新邵、绥宁、城步等3县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抓好市区至新邵酿溪段资江治理项目建设。

  路径(3)——以市区420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示范工程为试点,走城乡统筹的城市化新路子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针对邵阳现状,我们选择了以中心城区外三条高速公路围合的420平方公里为城乡统筹建设示范区,正在抓紧编制概念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420平方公里范围内,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园区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城市外围以发展城郊农业和休闲产业为主,有步骤地实施城区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城市形成由内向外“三二一”合理分布的新格局。当务之急是要创新拆迁安置模式,系统解决失地农民和拆迁居民安置问题(包括两年内基本解决城区2000多户拆迁安置遗留问题)。农民拆迁安置今年起试行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农民转变为市民、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两转变一纳入”新办法,旧城改造实行片区整体开发、棚户区改造推行高层整体拆迁安置新模式。与此同时,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做到尽量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库,维持山、水、林原生态。要高度重视集约节约用地,依法严格审批城市建设用地,下决心遏制违章建设现象。要加快向城区周边乡镇农村供水供气,大力推进道路对接、供水同网、供气共管;深化户籍管理、劳动就业、土地和福利保障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的身份、就业、产权和利益障碍;优化教育结构,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进城农民子弟就学难的问题。

  路径(4)——以宝庆工业新城为先导,走“三位一体”的城市化新路子

  以宝庆科技工业园为核心板块的31平方公里宝庆工业新城,是邵阳实现“弯道超车”的新亮点,是新园区、新城区、新社区“三位一体”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示范区。要按照“一轴、二带、三区”的规划布局,整合优势资源,加大推进力度,强化升温措施,实现科学发展。“一轴”,即以邵阳大道为区域主轴线,贯穿东西,道路两旁布置各种办公、商业、金融、娱乐等公用设施。“二带”,即邵水河风光带和红旗渠生态保护绿化带。“三区”包括宝庆科技工业园、佘湖山生态新城和紫薇花卉产业基地。“三位一体”模式的核心内容是要加快实现园区建设与城区功能、社区服务全面对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宝庆工业新城今年重点要抓好行政中心搬迁、文化中心建设、三一重工和神风动力等一批入园企业、综合工业小区、产业孵化器、红旗渠河道治理等生态环保项目、烟草等物流项目、湘运长途客运站、社区化安置小区、京都世纪城等10大标志性工程,加快财神路、新华路、邵石南路、立新路、高新路等路网和邵阳大道生态走廊建设。就全市而言,推进新型城市化,必须突出产业支撑,探索一条以“三位一体”模式为特征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的发展之路。要紧紧抓住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的契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两圈四带”产业建设。“两圈”,即依托空间格局形成以服务业、流通业、制造业为主体的东部产业经济圈,以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产加工业为主体的西部产业经济圈。“四带”,即依托国省干道形成工贸型、旅游型、劳动密集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等四条产业发展带。全市12个工业园区要在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一批企业入园发展。与此同时,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优惠政策,加快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

  路径(5)——以完善投融资体系为重点,走机制创新的城市化新路子

  目前,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市城市化发展的最大“瓶颈”。突破这一瓶颈,最大的动力障碍仍然是观念上的障碍。推进新型城市化,既要注重眼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算前期投入账,更要算综合效益账,切不可因行动迟缓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影响“扩内需、保增长”大局。去年以来,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年新增4万亿元国家投资,今年新增财政赤字9500亿、新增贷款规模5万亿元以上,重点投入民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等方面。在当前特殊形势下,机制创新就是要引入“反周期”理念,选择政府主导型投融资模式,借用政府信用,加大投融资力度。为此,当务之急是要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资,着力拓展银资,全面启动民资。争取国资,就是要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加大市域内基础设施项目、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等安居工程项目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流域治理、生态环保等民生工程项目的筛选、申报和争取力度,争取上级更多的投资。拓展银资,就是要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的同时,坚持“按揭城市”理念,集聚城市资本,发挥规模效应,加强以城建投为主体的投融资体制和以集中运作为主体的城建体制建设,继续做大做强开行贷款融资平台;采用“路+地+业”的投资回报模式,实现产业平台“投资-开发-收益-投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启动民资,就是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采取发行市政债券、上市融资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努力推进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设施以民建为主,吸引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市区通过多元融资,筹措建设资金,主要投向扩大内需“新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十大重点工程,包括宝庆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工程,园林城市与文明城市“双城联创”工程,420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工程,管输天然气入邵工程,人防1505和人民广场改造工程,城区东、西、南、北通道敞口工程,市区供水向北扩容及开辟第二水源工程等。市本级今年年内发行企业债券融资10亿元,主要投放到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

  路径(6)——以宝庆区域文化为特色,走个性发展的城市化新路子

  彰显城市特色是新型城市化的长远竞争力所在,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城市,才是具有竞争力的城市。要按照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理念,以风、水、脉、源为主导,发挥山、水、田、林错落有致的地理优势,抓好自然资源和城市建筑的规划布局,使自然资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亮点。要防止千城一面,注重城市建设细节的雕琢,充分考虑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其审美价值与周边环境、城市整体风格相协调,体现文化内涵和独特风格。进一步挖掘城市历史,彰显城市文明,建设一批集历史、文化、商业、旅游、商贸、生活于一体,古今交融、充满活力的多样性历史文化街区,特别是要强化人文保护与开发,加强对古街、古镇、古树、古村落、古民居等的保护,加快推进以六岭公园恢复及周边改造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建设,突出抓好魏源故居、蔡锷故居、北塔、仙人井和武冈法相岩、古城墙等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延续城镇文脉,保存城镇记忆。以山申遗为契机,加大山、南山、云山、黄桑、花瑶等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性开发,加大滩头年画、宝庆雕刻、祁剧、花古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形成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联动发展。市区要在巩固创卫成果的基础上,围绕三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健全城市管理信息体系,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步伐。尤其是要围绕城市环境整治中的关键环节,实行“严管重罚”;围绕细化城市管理标准,推行“区域式联动、网络化管理”,把城市管理延伸到街道、社区和机关、学校、企业,积极引导市民参与管理,实现城
市管理由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转变。

  金融危机面前,最需坚定的是“暖心暖经济”的民本理念,最需强化的是“弯道超车”的务实举措。我们理应成为中流砥柱,消除发展动力障碍,强化“赢在执行”理念,化战略为行动,把更多的时间、精力、人力和财力用于破解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难题,用于解决民生和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这正是“项目建设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正是实现邵阳科学跨越、富民强市的现实选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邵阳市商务局

联系电话:0739-232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