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商务研究
分享到: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 发布时间: 2009-05-14 15:04
  • 来源:
  • 访问量:
  • 字体【      】
  近年来,我市加工贸易迅猛发展,短短四年时间,加贸进出口总量即由123万美元增至8394万美元,年均增幅384%。同时,受地域条件、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经营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依然突出,难以主导加工贸易核心技术、品牌战略和营销渠道。应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面对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我们不仅应正视困难,更要主动出击,化“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确保我市加工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科学筹划组织,构建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我市加工贸易,必须着眼跨越式发展,紧贴市域特点,构建战略规划,以此统领工作全局。要依据本地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拟定发展规划,分步实施,抓点带面,整体推动全市加工贸易。要坚持把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战略性举措,着力引进和培育带动性强、关联度大、聚集度高的龙头项目,加大对两头在外型、大进大出型、配套协作型、集约增长型项目的扶持力度,带动产业聚集发展,努力形成规模效应。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组织,坚持以商务部门为主,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引导企业横向协作、联手经营,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加大对加工贸易工作考核力度,落实与县市区“双文明”目标考核挂钩,严格实施奖惩,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发展。要加强对国家和省现有扶持政策的研究,跟踪分析外贸发展形势,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促进外贸发展资金,多渠道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和智力支持,帮助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渡过难关。要落实定点联系制度,坚持定期走访、现场办公,召开工商、税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及时帮助外贸企业尤其是出口额达500万美元以上的加工贸易企业解决难题。要切实加强与海关、商检、金融的对接联系,强化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在通关、运输、结汇、核销、退税等各个环节面临的问题,最大限度获取报关通关、检验检疫便利和信贷扶持资金。要以“湘西南物流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物流设施建设,营造高效的物流环境,为企业提供便捷、快速的物流条件。要积极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严格遵守WTO规则和国家的现有法规政策,恪守诚信为本,坚持依法经营,杜绝违法操作,防止因小失大。
 
  三是要借助招商平台,促进加工贸易。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招商引资的着力点,也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必须立足珠三角,面向长三角,紧盯港澳台,切实转变观念,加强对口招商,努力引进一大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创汇的“三高”项目,优先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关联配套型的加工贸易项目,不断优化我市加工贸易结构,壮大发展规模,提升整体层次。要坚持把发展加工贸易与利用外资相结合,抓住日韩规模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向海外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境外和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吸引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国内外知名公司来邵兴办外向型企业,实现利用外资与加工贸易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坚持把发展加工贸易与优势产业相结合,积极承接加工贸易配套产业转移,发挥县市区优势产业,利用国际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加大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尤其是核心技术的进口力度,提高加工贸易的“含金量”。要坚持把发展加工贸易与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优势相结合,在稳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同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纺织、服装、鞋类等加工贸易的发展步伐。要进一步整合现有规模工业园区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标准厂房的建设,增强园区的吸引力,提高园区的承载力。
 
  四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强化作风建设。发展商务经济,推动加工贸易发展,人才是根本,作风是关键。要紧紧抓住人才兴商这个根本,立足岗位自学、工学结合,健全培训制度,努力培养一批熟知法律、精通业务、通晓外语、善于交际的商务专门人才。要坚持把作风建设视为生命线,加强对机关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的监督管理,真心实意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简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创造一个良好的政务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邵阳市商务局

联系电话:0739-232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