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商务研究
分享到:
邵东箱包如何在异地代理中突围
  • 发布时间: 2010-11-10 10:41
  • 来源:
  • 访问量:
  • 字体【      】

  上世纪末 ,邵东与河北白沟 、广东狮岭一起号称我国“三大箱包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 ,邵东箱包产业规模渐成,但主导产品依靠贴牌 、异地代理出口的问题尚未解决。如何助推产业做大做强 、做成品牌 ,值得思考。

  现状:异地代理缓慢发展
  邵东箱包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目前 ,该县生产 、经营箱包或配件的企业超过4000家 ,从业人员达5万人 ,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 ,初步形成了集原材料供应 、生产加工 、营销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相关数据显示 ,目前邵东现已开发产品21个系列3800多个品种 ,年产量约2.5亿只 ,其中经由义乌 、深圳代理出口1.6亿只 ,占年总产量的64% ,出口国以俄罗斯 、泰国 、越南 、巴基斯坦 、老挝 、缅甸等国为主。
  邵东箱包尽管已全面抢占国内外市场 ,产业体系也初具规模 ,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发展后劲不足 、品牌战略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调查中发现 ,作坊式生产 、家庭化经营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壮大。
  该县箱包生产企业员工超过200人以上的只有100来家 ,其他多为“夫妻厂” 、“父子店”,尚无一家龙头企业 ,且箱包企业生产设备陈旧 ,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产品科技含量也比较低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同时 ,邵东箱包一直依靠贴牌加工 ,产品出口全部交由义乌 、深圳两地代理。尽管将近三分之二的产能已输向国际市场 ,但“邵东制造”却并不为国外消费者认可。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从品牌战略上看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发展长期受制于人 ,不利于箱包产业的发展壮大;从经济利益上看 ,因属代理出口,本地税收流失严重 ,企业利润大幅缩水。
  初步统计 ,邵东县箱包产业每年税收流失将近1.8亿元 ,其中仅义乌方向即达1.2亿元;处于生产链最低端的生产企业 ,其价值空间只占产品价值的5%-6%,利润空间严重缩水。


  分析:为何选择异地代理
  邵东县一箱包企业负责人表示 ,邵东箱包产业起步 、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力量。目前 ,仍以作坊式生产 、家庭化经营为主。受此影响 ,海内外客商尽管十分看好邵东箱包 ,但由于没有一家上档次 、上规模的企业可供客商考察 ,业务洽谈时十分被动 ,难以拿下大宗订单。
  邵东县商务局负责人表示 ,今年上半年 ,来邵东县洽谈箱包业务的客商有将近200人次 ,受企业规模的影响 ,没有一位新客商签下订单。
  同时 ,税务部门考虑单个箱包生产企业产值低 ,税收占比小 ,收取固定税更为方便 ,不提倡为箱包生产企业办理一般纳税户资质;由于进料少 、产量小 ,加上产品营销环节基本交由代理商 ,箱包生产企业同样认为缴纳固定税比较方便。
  由于不是一般纳税户 ,按相关规定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 ,邵东箱包产品出口只能寻求异地代理 ,国内销售产品相关手续也很不完善 ,给箱包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我市外贸进出口企业报关在湘潭 ,出入境检验检疫在株洲 ,产品出口业务办理同比沿海和省内长株潭等市多出2-3天左右 ,办理自营出口不仅手续繁琐 ,综合营商成本也相对偏高。生产企业考虑营商成本和办事便捷 ,往往更想寻求代理出口。


  对策:做大做强
  有关数据显示 ,中国箱包行业年产值近700亿 ,国内市场容量接近200亿,且每年仍以25%的速度递增。邵东箱包质优价廉 ,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做大做强邵东箱包产业 ,前景看好。
  2004年 ,邵东县皮具工贸园批准立项 ,项目建成后 ,将成为我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 、档次最高 、配套设施最为完善的皮具工贸园。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邵东要积极抢抓国际产业转移机遇 ,努力引进箱包制造龙头企业 ,带动拉链 、印花等配套产业 ,着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鼓励现有箱包生产企业联手经营 、强强联合 、强弱帮带 ,引导企业入园发展 ,力争在现有企业群体中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此外 ,推动邵东箱包产品由代理出口向自营出口转变 ,扩大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 ,为企业发展壮大奠定更强的经济基础。并积极拓展对接渠道 ,推开邵东箱包 、打火机 、小五金等产品网上洽谈 、网上购销业务 ,确保拥有自主品牌的邵东产品全面走向国际市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邵阳市商务局

联系电话:0739-232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