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通知公告
分享到:
邵阳如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文件名称: 邵阳如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索引号: 4305000062/2016-00051  
公开目录: 通知公告 公开责任部门: 商务局
发文日期: 2016-07-29 公开形式: 依申请公开
生效日期 : 2016-07-29 有效期: 永久

市商务局 刘得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越是发展就越要开放。作为典型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欠开放、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我市必须主动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把深化改革开放贯穿到整个开放型经济工作中,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统筹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 如何理解构建邵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是要以开放促改革,通过开放为发展、为改革提供动力和压力,创造改革开放的红利,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的自由流动,加快培育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外贸、外资、对外投资主要指标跃居世界前列,可以说我们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我们现在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放型经济怎么发展?我以为,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最近我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做了一些思考。过去一百年的世界从打仗到不打仗,从高筑关税壁垒到后来的经济全球化;过去一百年的中国从闭关锁国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都经历了重大发展,也都经历了开放的历程,可以说开放推动了发展。当然这些发展里面有科技革命创新的贡献,有制度规则创新的贡献,但是我觉得开放是其中一个重要思想,一个重要理念,也是一个重要做法,而且其对发展的贡献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所以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步伐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地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现在是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为什么?因为有跨国投资、国际贸易。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提高竞争力?只有转型升级,只有通过开放来促进市场竞争。越是竞争越能够促进创新、促进转型、促进发展。怎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讲得非常清楚,就三大条: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贸区建设、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结合我省和邵阳实际,我理解就是要抢抓改革机遇,迎难而上,乘势而为,扩大开放,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

第一,放宽投资准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服务业领域的有序开放,放开相关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实际上,在放宽投资准入方面,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在这方面,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些有关的政策。今年2月底,我省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炉了《湖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一次性取消了核准权限21项,下放市州或县市区政府10项。3月份,省政府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扩大市州和国家级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核准权限的通知》。我们邵阳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开放措施,打造政策高地和投资“洼地”,吸引外来投资,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第二,加快自贸区建设。大家都知道现在自贸区发展很快,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很多自贸区都在谈判,美欧在谈,欧日在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在谈,其他的也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跟上潮流,双边、多边的合作都要加强。这也是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推进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目前,除了上海自贸区外,还有很多地方都在争取设立自贸区,天津、重庆、广州,包括我们的长株潭地区也在申请,如果广州或者长株潭地区成功获批自贸区,对邵阳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三,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目前,对外开放三十多年来出现了什么局面,就是东快西慢、海强边弱。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指出,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即“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着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邵阳虽然不是沿边地区,但作为内陆地区,是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的前沿阵地,扩大开放,发挥区位优势,是邵阳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的工作重点。

   二、邵阳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要高标准谋划开放型经济。要把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最终目标。作为一个内陆地区,邵阳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产业技术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不强,发展方式转变相对艰巨,外贸和利用外资规模相对较小,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同时要看到,巨大的市场潜力、雄厚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及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构成了邵阳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政策措施,为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要以体制机制完善为保障,优化内外联动软环境。随着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软环境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软环境是区域经济内外良性互动的坚实基础。加快推进以政策法规为基础的体制建设和以市场体系完善为主要内容的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质量,是邵阳强化竞争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后劲和潜力的战略举措。邵阳享受了国家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等6项国家级政策,为扩大利用市外资金、加快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要打造良好的承接平台。要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实现产业深度对接。抓好园区建设,提升承载能力。邵是承接产业转移具有独特的区位、要素禀赋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抓住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积极鼓励和引导区外资本投向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我市企业发展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下坚实基础。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努力引入高成长性项目,不断加快各类园区内主导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市场多元竞争主体的形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间的竞争和分工协作效应,增强企业间的关联性和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

三、 加快构建邵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政策措施

   (一)改革境内外投资管理体制。一是全面推行民间投资非禁即入原则。除法律法规明文禁止外,对民间投资放开所有投资领域。鼓励民间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投资市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及垄断行业等,破除操作层面的“玻璃门”、“弹簧门”。二是理顺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整合部门资源,省委、省政府已经将省经协办管理的利用内资列入省商务厅工作职能,我市也要考虑对县市区商务、招商部门进行整合,招商引资工作必须统筹归口于市商务部门,进一步构建“内外资统一,外资、外贸、外经、外侨、外宣五外联动”的“大招商、大承接”格局。三是下放审批权限。严格依法设定、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透明公开审批流程,同时下放审批权限,对3亿美元以下、1亿美元以上允许类外资项目和20亿元以下、10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由市政府审批。1亿美元以下允许类外资项目和10亿元以下的内资项目审批权下放至区、县以及省级园区。立项、土地、规划、环评、质检等环节按照层级同步下放。四是落实全程代办制。充分发挥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作用,项目审批实行分层级免费代办制。3亿美元以下、1亿美元以上允许类外资项目和20亿元以下、10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1亿美元以下允许类外资项目和10亿元以下的内资项目分别由市和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全程代办。项目审批按照投资规模,由企业直接向相应层级的政务中心申报。全面实行并联式、一站式网上申报,精简规范项目申报材料。

    (二)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一是培育外贸综合服务型企业。充分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作用,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通关、物流、融资、退税等服务,提高外贸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二是创新贸易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争取尽快获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拓展。三是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打造邵阳发制品、邵东打火机、新宁皮草行业产业集群为国家、省级出口基地,通过完善基地产业链和公共配套服务,进一步提升行业企业聚集度,增强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加大对出口基地龙头企业的扶持,支持其建设为基地内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研发、公共物流、公共营销、公共交易、公共展示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三)加快推进“走出去”步伐。一是改革投资审批方式。放宽对外投资准入,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将核准范围限定在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两类,进一步简化核准手续。二是建设好越南、老挝、泰国境外工业园。鼓励更多企业赴东盟、中亚建立境外工业园,带动我省设备、技术、服务、劳务输出。三是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延长产业链为纽带,引导扶持我市水电、农业、矿产资源、服务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联盟抱团出海“走出去”。四是加快“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和建设集国内外政府部门、境外园区、境外商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于一体的“走出去”促进平台,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四)打造发展平台。一是加强园区平台的规划和管理。加快邵阳经开区申报国家级园区步伐,围绕发制品、皮草、箱包、打火机等大优势产业和邵阳发制品、新宁皮草2个产业集群,对全市园区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建立园区绩效考核机制,突出园区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效益和开放型经济指标,对省级园区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二是加快外贸平台建设。加快邵阳公路口岸开放和邵阳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建设,加强功能性平台建设。积极筹建综合保税区,打造综合性服务功能平台。三是打造商协会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商会类行业协会平台,发挥其在整合招商资源、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开拓国际市场、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作用。四是争取纳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1年10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批,湘南三市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有益借鉴。我市与湘南地区的永州和衡阳两市同山共水、紧挨毗邻,如果能够纳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有利于我市大力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邵阳市商务局

联系电话:0739-2323188